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常務理事 謝秀櫻及顧問林淑慧教授出席2016年ILO國際勞工大會
會議名稱:105rd Se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Conference
會議日期:2016年5月29日-6月12日
會議內容:
一.105年國際勞工會議討論的四大主體
1.基準應用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s)
2.全球供應鏈下的尊嚴勞動(Decent work in global supply chains)
這是今年大會設定的主要議題,由勞、資、政三方分別聚集其代表在不同的議場討論、闡述其所經歷之狀況、所做努力和期望發展之方向。
3.走向和平之就業與尊嚴勞動(Employment and decent work for the transition to peace)
4.社會正義倡議委員會(Committee for social justice declaration)
就全球供應鏈下的尊嚴勞動,上述各不同委員會皆有其任務在此次二週之會議中需要達成。
二.本會今年在工人會議上代表發言之內容-工人會議(Decent work in global supply chains)
我們是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CFL)來自台灣,是ITUC的會員。由於臺灣獨特的出口導向、中小企業為主體、代工模式等特性,造成臺灣在全球供應鏈中,很難協商到較高比率的利潤。再者,工會組織的發展和運作,不論是跨國或在國內,都不容易。對於未來的作法,我們提出以下的建議:
1.建立跨國通用的單一申訴熱線電話。這將有助於協助監督全球供應鏈目標的達成。
2.要求從全球供應鏈獲利的雇主,要貢獻一定金額(初始可採取自願方式,一段時間後,再採取強制方式)到「提升勞工技能和就業力的基金」裏面。
3.促進虛擬工會的發展。虛擬工會可大幅節省跨國交流的交通和其他障礙的成本。
4.全球各國要更合作,包括統計資料的分享、移工人口販運的防制、工會的發展等。
三.針對各國勞工代表在5/30~6/3一週發言的主張,6/6開始會議重點為做成多項結論並公告這些結論,上、下午由勞、資分別舉行會議就這些結論討論各自之修正內容。會議主席針對全球供應鏈中有關尊嚴勞動的草案結論,有幾個重點如下:
1.全球供應鏈是複雜的、多樣的、以及分散片斷的。它涉及紡織、製衣、零售、製鞋、車輛零件、食品和農產品、旅遊與旅館、園藝、交通運輸等產業,由於全球供應鏈,促進了科技發展。全球供應鏈也促進了經濟成長、創造工作、降低貧窮、企業化, 以及經濟發展從非經濟轉移至正式經濟。全球供應鏈是促進科技變遷、新產品生產、增進新價值活動的引擎,因此得以加強技術發展、生產力和競爭力。
2.全球供應鏈對創造工作的正面影響從人口變 遷的角度來看是重要的,這些變遷包含人口老化、人口成長、婦女勞動參與增加等。在全球,千萬的年輕婦女和男士尋找進入勞動市場的機會,參與全球供應鏈,增加在正式經濟行列中的立足機會,並促進個人家庭和生涯的成就。
3.同時,全球供應鏈造成對勞動條件的一些危害,例如勞工安全健康、薪資和工時等工作條件。從諸多案例中,全球供應鏈也造成對勞動權的傷害,特別在於集體協商和集體團結的自由上,並且,對於勞資關係亦有所破壞。非正式和非標準的就業模式到處可見;童工和強迫勞動在底層的供應鏈處處發生;外勞和家內工作在許多供應鏈產生,且可看到許多的歧視和合法保護不足。
4.在許多產業裡,女性在全球供應鏈勞動中占很大一部分,她們主要在供應鏈的底層從事低薪工作,且屢屢受到歧視、性騷擾和其他形式的工作暴力。此外,她們無法享受一般社會保護措施,特別是生育保護,而且其工作機會有限。
5.政府用以有效監測和實施法律法規的合法行為的能力和資源可能有限,全球供應鏈的跨境擴張已經拉大這些治理差距。
四.國際勞工組織的行動
依據ILO在1944年通過的費城宣言,以及之後陸續通過的各項結論,國際勞工組織為解決全球供應鏈中尊嚴勞動問題,曾通過《尊嚴勞動國別計畫》和《全球就業契約》做為國家政策框架,根據此行動計畫,國際勞工組織應:
1.促進批准和實施有關全球供應鏈中尊嚴勞動的國際勞工標準。
2.加強能力建設並在勞動行政管理和監察制度方面向成員國提供技術協助,這些行動也應確保工人獲得法律補救。
3.推進有效的國家和跨界社會對話,從而尊重社會伙伴的自主性。
4.對發展合作計畫,例如”更好的工作”及”維持有競爭力和負責任的企業”(SCORE)計畫的影響力和擴展性進行評估,及若必要,通過和擴充發展合作計畫,並制定行業性策略,解決全球供應鏈中尊嚴勞動的問題。
5.發揮領導力,利用國際勞工組織的召集能力和獨特增值來推動與全球供應鏈中尊嚴勞動的相關的多邊措施和政策。
6.在與所有相關組織的論壇合作下,積極主動的蒐集、整理和公布有關全球供應鏈中尊嚴勞動的可靠數據,實現統計和研究之間的對應,此外,國際勞工組織應加強國家的能力,支持三方成員的統計工作。
7.發展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工作,以便能更加了解供應鏈的實際運行情況,供應鏈產業之間的差異性及其對尊嚴勞動和基本權利帶來何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