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青年代表 蔡瑞洋出席2014年ITUC-AP第11屆青年委員會會議
會議名稱:ITUC-AP 11th Youth Committee Meeting
會議日期:103年10月25-26日
會議地點:Holiday Inn Manila Galleria
會議流程:1. 確認ITUC-AP青年委員會成員名錄。
2. ITUC-AP青年委員會計畫進度及展望報告。
3. 修訂 ITUC-AP青年委員會章程。
4. 起草2015-2019 ITUC-AP青年約章。
會議實施情形(心得感想):
很榮幸這次能夠代表台灣參加這次ITUC-AP青年委員會會議,本次會議目的涵蓋了ITUC-AP青年委員會組織異動、章程修訂、過去進程檢視以及未來規劃。在這些例行性會議事項討論當中,可發現一個國際性組織運作的困難在於無法及時整合各方的意見及資訊,因此本次會議討論的重點放在如何分享資訊及建立連結等面向,章程的修訂也和增加各委員會之間的密切度有關。由於各國處於不同經濟社會情況,需要透過頻繁地安排各種交流活動,才能增進彼此認識,互相學習彼此改善勞工環境的經驗。
在參與的過程當中,對於ITUC-AP的運作架構有更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從青年的角度看待各國工會組織所扮演的角色,點出各國青年勞動力所面臨的不同問題。例如印度、孟加拉面臨的是青年非正式雇傭關係占90;香港和台灣面臨的是工時普遍過長的問題;以色列則是存在大型跨國企業(如麥當勞、沃爾瑪等)薪資及工作環境待遇不良的問題;印尼則是面臨大量青年就業人口外移的困境。
參加會議的都是各國從事工會事務的青年代表,許多都有組織青年勞工的經驗,這也讓我們反思台灣的青年就業情況:雖然就業率不算低,但普遍工時過長及薪資情況不佳的情形處處可見,然而台灣的青年就業者大多仍選擇了屈就現狀,而非串連起來尋求政府及社會上的支援,甚至有非常多的年輕人在學成後直接出走異鄉,到鄰近的中國大陸或東南亞國家發展,造成人才流失、就業環境更加惡化的惡性循環。或許政府及民間團體的角色應該扮演企業與青年勞工之間的橋樑,推動企業改善青年就業環境;而在針對青年就業輔導,以及改善青年就業狀況的管道方面,政府及民間團體應主動引導、甚至尋找有需要幫助的青年,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幫助青年就業者在留自己的家鄉奮鬥,並且能夠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